“走進超市,總覺得氣兒不夠用。購物時間稍微長一點,我就覺得頭暈乎乎的。”年過花甲的趙奶奶一直認為自己出現的頭暈癥狀是身體原因造成的。她告訴記者:“年紀大了,越來越不適應吵鬧的環境了。”
“過去,我們接到過老人和孩子的投訴電話,他們在長時間購物后,都曾出現頭暈、惡心,甚至嘔吐的不適感。”北京海淀區衛生局衛生監督所副所長鄭洋告訴記者,根據我國在1997年制定的《公共場所衛生監督條例》規定,對超市、商場等場所都要進行一年一次以上的室內空氣抽查。具體內容包括:檢查商場內的清洗工具,以及制定商場內部的公共衛生制度。工作人員也會帶上檢測儀器對溫度、濕度、二氧化碳、照度等進行具體檢測。
但是,2007年,衛生局衛生監督所在全市范圍內的抽查卻發現,60%的場所室內空氣存在污染現象。其中,10%以上的場所出現重度污染。2009年,抽查場所的重度污染情況基本消失,但室內空氣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。
在抽查過程中,鄭洋發現,很多場所的二氧化碳含量在0.2%~0.3%,超出常規指標規定(低于0.15%)。“此外,我們發現室內空氣中,每平方米的一氧化碳含量不能超過5毫克,但很多場所都超過了這個指標。比如,很多超市建在地下、鄰近停車場,直接受到汽車尾氣的影響。而北京市的商場大多建在環路兩邊或主路邊,使中央空調的通風口正對著馬路,這就避免不了一氧化碳的存在。”
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庚辰告訴記者,一氧化碳除了依靠天然氣燃燒生成以外,也會由某些建筑裝修材料的化學反應產生,再加上商場、寫字樓、 KTV等這類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本身通風性就差,會使一氧化碳產生累積,對場所中的人群產生一定影響。
王庚辰指出,一氧化碳會直接影響人的血液,讓人迅速產生中毒反應。如果輕度中毒會讓人產生心悸、惡心、四肢無力等癥狀,嚴重的則直接出現虛脫或者昏迷、甚至死亡。
“我們對室內空氣的濕度也有一定的要求。”鄭洋說,室內空氣的濕度要保持在40%~80%才算合格,而在檢查中發現很多場所卻只達到了20%。
北京煤炭醫院呼吸科醫生吳慧莉解釋道:“其實,最舒服的空氣濕度值在 40%~60%。濕度的變化會影響人體的健康。比如,人們在超市、商場購物時,行走本身就會丟失水分。如果超市、商場比較干燥,將會對人體的黏膜產生影響,表征現象就是口干、眼干。長此以往,就會導致血液粘稠。對于患有基礎疾病的老人,干燥的環境也會引起突發性的心腦血管疾病。”
記者在電視錄像中看到了空調管道的“抽查”畫面。中央空調通風口的擋風板上積滿了厚厚的灰塵,工作人員用手指一抹,大約有5毫米的厚度。記者看到,在灰暗的空調管道內,仍存在施工時殘留的雜物,以及死老鼠。
鄭洋解釋道:“積累的灰塵會隨著空氣流動循環到我們逗留的場所,飄浮的灰塵吸附流感病毒等,就會使人們患上呼吸道疾病。”
“灰塵吸附的霉菌,一旦入鼻,就會引起慢性鼻炎。這些菌團長期隱藏在鼻竇中,會破壞周圍骨質,引發面部畸形、失明等疾病。”吳慧莉告訴記者。
除了灰塵在“作祟”,北京市衛生局在抽查裝修一年左右的商場或超市時發現,空氣中甲醛、氨氣的含量甚至超標一倍左右。
吳慧莉告訴《北京科技報》:“這些裝修材料散發的刺鼻氣味會導致血液中的白細胞受到抑制,人體出現抵抗力下降、四肢無力的癥狀。比如,甲醛會引發人體的血液疾病,而氨氣超標則會帶來神經麻痹,使人們陷入昏睡狀態。”
“甲醛、苯、氨等有害氣體的釋放是一個很慢的過程,而且其釋放速度會受裝修材料、室內溫度、濕度等各種因素的影響。”王庚辰說,因此有些建成一年甚至幾年的建筑都會有這些氣體的釋放。“現在很多商場、甚至學校剛剛裝修結束就開始投入使用,這使得空氣中的甲醛、氨氣等存在超標風險。”
此外,記者發現《公共場所衛生監督條例》中并沒有對電影院、辦公樓等場所內的空氣污染進行詳細規定。王庚辰告訴記者,在寫字樓、電影院、商場等公共場所,幾乎沒有哪家的空氣質量是可以達到標準的。
以電影院為例,在每一場電影放映結束時,都應該進行一次全面的換氣過程??蓪嶋H上,電影院的電影放映幾乎沒有間隔時間,這導致影廳的空氣質量通常會非常差,觀影人明顯有呼吸不暢、頭暈、惡心等感覺。
“關于室內空氣的法規已經頒布了13年,隨著時間推移,很多內容也存在著嚴重的滯后性。”鄭洋告訴《北京科技報》,在日常辦公環境中,格子辦公成為人流量以及物流量密集的場所。在狹小的范圍內,放上十幾臺電腦,電腦釋放的很多氣體都對身體存在危害。此外,中央空調是否長期通風,人們是否開窗通風,也給辦公室的空氣環境埋下了潛在隱患。
在鄭洋看來,關于室內空氣污染的法規應該得到及時修正,以此來確保辦公室空氣的安全系數,從而減少上班族在日常工作中因“缺氧”引發頭暈等現象。
目前,在世界衛生組織的評估中,室內空氣污染已經成為第八位最重要的危險因素,并占全球疾病負擔的2.7% 。該污染還會增加5歲以下兒童患肺炎,以及30歲以上成人患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危險。
為此,鄭洋給買賣方各支了一招:對于超市、商場等公共場所,管理人員要針對客流量的密集度,來調配中央空調的通風設施。比如,在客流量少時,開啟兩組空調;客流量大時,全部開啟??照{也要兩年清洗一次。此外,在節假日時,設立不同時段的打折、促銷活動,來分散人流。對于超市等場所,可以建立人員計數系統,當人數飽和時,勸阻顧客排隊等候。
對于老百姓而言,一旦發現客流量擁擠的情況,可以向商家投訴或舉報到衛生行政部門,及時進行協調。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及時離場,避免室內空氣污染給身體帶來的“潛在”危機。